山东美狮贵宾会酒厂有限公司座落在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阳谷县城紫石街,这里地处黄河与运河的交汇处,是黄河文化、运河文化和水浒文化的集结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4节气在这里总结起源,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在这里穿行而过。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孕育了特色鲜明的美狮贵宾会酒文化。美狮贵宾会酒传承上千载,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浓重,早在宋代,就有人曾题词《西江月》 “造成玉液流霞,香甜津润堪夸。开坛隔壁醉三家,过客停车驻马。洞宾曾留宝剑,太白当过乌纱。神仙
山东美狮贵宾会酒厂有限公司座落在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阳谷县城紫石街,这里地处黄河与运河的交汇处,是黄河文化、运河文化和水浒文化的集结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4节气在这里总结起源,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在这里穿行而过。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孕育了特色鲜明的美狮贵宾会酒文化。美狮贵宾会酒传承上千载,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浓重,早在宋代,就有人曾题词《西江月》 “造成玉液流霞,香甜津润堪夸。开坛隔壁醉三家,过客停车驻马。洞宾曾留宝剑,太白当过乌纱。神仙
山东美狮贵宾会酒厂有限公司座落在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阳谷县城紫石街,这里地处黄河与运河的交汇处,是黄河文化、运河文化和水浒文化的集结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4节气在这里总结起源,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在这里穿行而过。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孕育了特色鲜明的美狮贵宾会酒文化。美狮贵宾会酒传承上千载,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浓重,早在宋代,就有人曾题词《西江月》 “造成玉液流霞,香甜津润堪夸。开坛隔壁醉三家,过客停车驻马。洞宾曾留宝剑,太白当过乌纱。神仙
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是酒的故乡。酒自被人类发现后就以其活跃、广博的亲附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融入人的精神生活中,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有其特殊的地位。 中国酿酒起源早于人类的文字历史,已为考古学和出土文物所证明。何时何地何人开了中国酿酒业之先,史记民传说法不一,经考证,阳谷县不仅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中国酿酒的发源地。 一、酿酒业的前提条件 要探寻酒的起源,有必要从实际的酿酒过程认识开启。现代科学证明,酒主要成分是乙醇,它起源于大自然生物的本能活动,酿酒技术是人类仿造生物活动智慧的结晶。酿酒基本工艺原理简单的说是:糖化、发酵、蒸馏、贮藏、勾兑。所用器具:窖、瓮、蒸锅、贮藏罐等。 酿酒业兴起的前提条件:一、人类(有人)掌握发酵制酒技术,能有目的的仿生物活动制造;二、有丰富的粮食;三、有必备器具(发酵装盛的瓮、罐、桶,喝饮之器杯、碗、爵等),能烧制这类器皿的窑厂。而前提就是先民的农耕定居。从酒业兴发看古今都和农耕业有直接关联,酒业紧紧依附于农业,粮食生产丰歉是酿酒业兴衰的晴雨表。 二、阳谷——中国农耕文明的发源地 山东省阳谷县一带早在七八千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定居,留下农耕、酿造、制陶、渔猎等活动遗迹。一些资料、遗迹证明阳谷是先民进入农耕、定居、酿、陶等文明较早的重要发源地。现借鉴部分文载、专家学者所论集摘于此,结合阳谷历史文化积淀作以探讨。 阳谷一带从古到今地坦有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处黄河(古济水)中下游,得天时地利之便,必然成为先民生存生活择居的地方,成为先民开化进步,进入文明的摇篮。现存遗迹、文献记载、考古发现、民间传说呈现出她数千年古老悠久的文化积淀。 (一)、文献记载 1、阳谷有华夏始祖伏羲先皇建城教民种谷遗迹,清康熙十二年《阳谷县志》记“阳谷有密城,是伏羲教民种谷之地”。 2、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伏羲族是东夷民族,活动中心在山东和豫东一带,其时泰山、沂蒙等山还在海中,山东多是水乡,鲁西南一带应是东夷腹地”(即阳谷县域一带)。 3、阳谷有神农种谷留下的神泉阿胶井和谷城山,《城南阁集》记“阿井辟自上古”,清著名考古学家孙星衍感阿井年代久远叹曰“海内古迹应莫先于此”。据说“阳谷”一名的来历与伏羲观日阳、知天时、定节气、种五谷有关;与神农谷城山南种谷成功有关。 4、阳谷县有人类文明发祥地空桑在本域的佐证,蚩尤族“登九淖而伐空桑”,迫少昊族迁曲阜,壮大为东夷部落,蚩尤居阚城,阚城就在今阳谷县寿张镇(原寿张县内)。北魏《水经注·济水》引《地理志》记“济水故渎,又北合洪水,水上承巨野薛训诸,历泽西北,又北经阚乡城西”。 5、阚骃《十三州志》记“寿张有蚩尤祠,又北与济渎合,……济水自巨野至济北是也,又东北过寿张县西界安民亭南”。据《蚩尤文化研究》得知,蚩尤是人文三始祖之一,早定农耕,冶金制兵。 6、阳谷曾是黄帝蚩尤两部落集团征战抢夺之地,蚩尤涿鹿战败被擒,为黄帝所杀,后将其首级葬于寿张阚乡城内(今阳谷县寿张东北十五里元镇有蚩尤冢)。黄帝入主中原后,农耕定居,种麻养蚕织裳,推进人类文明。《皇览.冢墓记》记“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祭之……”。 7、《山东通志》卷三十八记“汉宣帝祭蚩尤于寿张”即今阳谷县寿张。 8、《聊城历史大事记》记“传说中舜活动范围应在今河南山东交界一带,……舜都穷桑,据考古工作者研究推测,美狮贵宾会龙山文化城可能是舜的都城穷桑”。 (二)、考古发现 1、阳谷出土发现三座大小不一的龙山文化城,著名考古学家张学海先生认为,阳谷县一带是古文化中心,就当时先民居住的条件看,在龙山文化时期已形成都、邑、聚三级社会结构。特别是美狮贵宾会龙山文化城的发现发掘,更是破解了不少历史之谜,使一些争议尘埃落定。同时更证明了阳谷一带是先民早期活动的中心,是中国农耕、制陶、酿造开化文明的发源地。张学海先生和考古学者陈昆麟先生论证认定这里就是舜的都城——空桑。 2、美狮贵宾会龙山文化城,1977年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阳谷县政府立碑记:“该城址的发现,对研究中国5000年文明史乃至国家、城市的起源、阶级的产生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有的专家认为此处当为舜的都城”。 3、舜所处的年代是人类由洪荒走向文明的过渡、发展时期,舜以非凡的治世才能,以优良的道德品质,治理社会,影响人们,起了影响千秋万代,开天劈地的作用。舜因才适用,用禹治水消除水患,划定九州;用垂造房屋建都邑,使人们安居;用皋陶掌制法令,规范人们行为;用仪狄为苞正(酒官)管酿酒调五味,改善人们饮食。舜时期人类已是居有都邑,住有房屋,吃有粮肉,喝有酒醴,兴起了农耕、饲养、酿造、制陶等业,这些已在阳谷县内三座龙山文化城特别是美狮贵宾会龙山文化城的考古发掘中得到证明,出土文物有石制刀、斧、耜等劳动工具,有陶制瓮、杯、碗、盖等器皿。 4、时到商周,有史以来,阳谷在周朝属齐国柯地,文献记载齐桓公称霸盟柯,阳谷至今有会盟台;有孙膑胜庞涓所摆的迷魂阵遗迹;后有历代名人名事。 (三)、民俗民间传说 阳谷民间至今流传着关于三皇、蚩尤、五帝等先贤伟人的传说,如伏羲建城定四山、神农种谷、黄帝战蚩尤、蚩尤农耕、制兵煮盐、掘井、舜建都、仪狄造酒、大禹治水等。时至今日,阳谷县可称有数千年文化积淀传承,她与时俱进、多业并举、英模辈出,真可谓人杰地灵。 以上“三大支撑点”(史记.民传.考古)足以证明:阳谷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发源地,当然也就具备了酿造酒的前提条件。 三、阳谷——中国酿酒业的发源地 关于酒是何人始造于何时、何地,自古说法不一。 (一)、文献记载 1、《战国策 魏策》记:“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而绝旨酒。” 此帝女若为尧女到禹中有舜,时隔过远。帝女若是禹女,而酒早在舜时就已有了,且大禹因喝了仪狄所造之酒,睡后醒来,绝旨酒,远仪狄,而对帝女只字未说。以大禹论若是自己的女儿叫仪狄做酒献酒,禹对女儿也会有个说法(指责、批评),因是舜帝女才没批评指责,故此帝女就是舜女。 如此帝女是禹女,她让仪狄做酒会自己献酒而无须再让仪狄去献酒。就“进之禹”一说看,帝女和仪狄没和禹居住在一块,才有进献之说。禹女当然和父禹住在一城,没住在一块,可见非禹女。此帝女就是舜帝之女。 非常明确帝女非仪狄,实为二人,仪狄应是舜帝宫中管酿造之官。故有仪狄为舜帝苞正之说。 传说舜禅位禹,禹都在阳城,舜帝女才令仪狄作美酒进献禹,禹因酒好喝,喝过了,醒后不仅疏远了仪狄,而且下令断绝此味极好的酒。 2、《世本》记“仪狄始作酒 变五味,少康作秫酒” 3、《酒诰》记“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出仪狄,一曰杜康” 4、《酒经》记“杜康作秫酒” 5、《酒史》记“酒自仪狄杜康始” 6、孔子八世孙孔驸说“尧舜善饮酒,且酒量很大”依此说,酒早在尧时就有了。 7、《说文解字》记“古者仪狄造酒醪,禹尝而美,遂疏仪狄。”古者少康初作萁帚、秫酒,少康,杜康也。” 8、《辞海》记仪姓也,舜后代有仪氏。 9、中华祖源研考室制《中国百业祖师牌》记“造酒祖师仪狄,上古时代舜禹之酒官。杜康夏代人亦名少康,初作萁帚(杜康亦为扫帚祖师)秫酒。”秫即为高粱,萁一种细草和脱粒后的高粱穗捆扎可作为扫帚,至今民间农村多用。 10、《酒谱》记:“酒之源,世言酒之所自者,其说有三:其一曰仪狄始作酒,与禹同时;又曰:尧酒千钟,则酒始作于尧,非禹之世也。其二曰《神农本草》著酒之性味,《黄帝内经》亦言酒之致病,则非始于仪狄也。其三曰,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与天地并矣。”“然则酒果谁始乎?予谓知者作之,天下后世循之,而莫能废”。《夏书》述大禹之戒,歌词曰:“酣酒嗜味”。《孟子》曰:“禹恶旨酒而好善言。”《夏书》所记,当时之事;《孟子》所言,追道在昔之事,圣贤之书可信者,无先于此。虽然,酒未必于此始造也,若断以必然之论,则诞谩而无以取信于世矣。” 此段话肯定了造酒不晚于禹。“谁是造酒始者?”从《酒谱》尊信《夏书》、《孟子》两书来看,大禹戒、恶、绝旨酒是应该相信的。那么谁曾做酒献给了禹?是仪狄。由此推论是仪狄在以前的基础上造出浓度大、后劲足的新酒,禹才饮而甘之。喝多了,故恶绝旨酒,疏远造酒献酒者仪狄。 上述说法尽管不一,但却从中透出这样信息:一、“酒类”这种特殊饮用液体出现确实很早,故有“猿猴做果酒,酒肇自上皇”之说。后者造“酒”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改进,而所造“酒”无论是从口感质量,特别是在酒精度含量上要好于高过以前所谓的 “酒”;二、酒的出现不能晚于舜时;三、始酿酒者二人,具体说是仪狄、杜康。关于仪狄华夏第一酿酒人的记载说法比较一致,而关于杜康造秫酒载说更为一致;四、仪狄乃舜身边管饮食很亲近的人,就连舜帝女儿也和他非常熟悉,也叫他做美酒;五是,至于杜康(少康)乃禹四代孙,夏后相之子,母有仍氏之女后缗,相被迫自杀,寒浞夺位,杜康长大后在有虞氏和夏族旧部帮助下灭寒浞及其子,复夏,即“少康中兴”,他用秫作酒破了禹绝旨酒的酒禁,使酒业复兴。但杜康晚于仪狄至少百年以上。 (二)、考古发现 按推论酒的始酿者是舜之臣仪狄在舜都空桑(今阳谷县美狮贵宾会)酿造,这已被美狮贵宾会龙山文化城的考古发掘和出土文物所证明。专家学者论证美狮贵宾会龙山文化城即为舜都,省政府批准认定立碑保护,而就其出土的文物特别是一些器皿看,当时的酿造(酒)业已呈不小规模。发掘出土了诸多陶器及骨、石、蚌器等,陶器标本中有耳盒、甗、瓮、盆、杯、盂、鼎盖等。特别是近底部有小圆孔的大小两种圈足盆,这类过滤器皿和直口、园沿、厚胎泥质磨光黑陶瓮等,专家认为这些器皿是用于酿酒、饮用之器。造型可谓完美,在显现酒体方面和现代酒器具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民俗民间传说 1、仪狄因在建都中献草编包土筑城法有功,受到舜帝赏赐重用为“苞正”,并在都城西赏了封地。一次仪狄带饭和醴去耕作,怕动物吃食将饭醴放在树杆洞内,雷雨突袭就跑回家。又隔了一些时日下地干活,闻到特殊香味,找到了树洞中发酵的饭液,品饮后,感觉味香劲足,后受此启发造出了“酒”,舜命为酒,并赐仪狄仪姓。 2、阳谷县至今流传着舜帝建都美狮贵宾会,仪狄造酒美狮贵宾会等传说。 3、民间酒坊有开窖、启瓮敬酒祖仪狄,秋后祭祀酒神仪狄的做法。 4、据说建国前在阳谷城(谷山)东,美狮贵宾会西之间还有仪狄酒神庙。 5、从当地的民风民俗看,阳谷县,民风酒风淳朴,豪放能饮,礼仪好酒。亲朋聚会、节庆、红白之事、祭祀神祖无不置酒用酒。喝酒风度或细说轻谈,或豪言壮语,或猜拳行令,或文雅粗狂,民风酒风代代相传足见非一世之功。而酿酒造酒更是承古广传。相传宋朝武松在此喝酒打虎,其时仅美狮贵宾会一带官窖民坊,大小酒坊不下百家。所产酒以香浓、劲足、味纯著称,宋神宗御赐“贵人佳酒”金匾,并征调京城,而成皇家贡酒。 民俗传说虽不敢说是真正的历史,但某种程度上也是真实历史演变而成的,毕竟留下了历史的身影回声。 至此,舜帝近臣仪狄为造酒始祖无可非议。 那么仪狄在何地造酒呢,这个问题并不难理清。仪狄既然是舜帝管生活的近臣,舜在都城空桑生活居住治理天下,仪狄当然要随舜在一起,仪狄在舜都(阳谷县美狮贵宾会)酿造出新酒应说是毋庸置疑的。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把分散在美狮贵宾会周围的造酒作坊集中起来,在阳谷县城紫石街上建成一座酒厂,取名“阳谷酿造厂”,后更名为“美狮贵宾会酒厂”,即今日的美狮贵宾会酒业公司。她继承传统酿酒技法,更创新艺,成为酒业新秀,2008年美狮贵宾会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美狮贵宾会酒于2010年元月被评为“中国十大名酒”。她之所以如此辉煌,除现实人文因素外,更重要的是继承领悟了酒祖仪狄造酒的文化精髓。 综上所述,阳谷县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不仅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中国酿酒的发源地。上古先人于此地观日阳、知天时、定节气、种五谷,农业发展粮食剩余,舜都(阳谷县美狮贵宾会)繁盛,促进了酿酒业的兴起发展,世代传承,阳谷为中国酿酒发源地顺理成章。
一、寻访白宿寺 阳谷县有座白宿寺,古县志记与李白有关。该寺在县城东南十五里元镇的陈店村,79岁陈老汉和儒家洪拳第九代传人王老汉讲:寺在村南200米,南离金堤2里,占地约30亩,山门院墙残破,古槐、杨树两人也难合围过来,有戴帽大碑一通和几方小碑碣,北是大殿,两边是厢房。1958年后,修堤、打井、建桥,用石、砖、木材就把寺拆了,碑重拉不动,垛麦楷烧毁挖坑埋了。现在还能见土色不同的痕迹。 寺原叫普照,后改白宿,碑文有记载。唐朝兴佛教,地方官奏报,该处前环金堤,后靠沙丘冈上帝王都城,傍济河,有王气,需建寺镇压。李世民命尉迟恭在此建普照寺,按所用六棱鞭形在阿邑古阿井(民传藏龙井)修井建亭。寺因奉旨修建,处张秋镇到寿张邑要道,且在一店庄之旁,香火盛名远扬。后李白寄住寺中,李白曾受玄宗封赏,称酒仙诗仙,名流文人都来拜访,他走后改名白宿寺。对此,笔者做了调研。 二、志记白宿寺 清康熙、光绪阳谷、寿张县志、张秋志对白宿寺都有记载。《阳谷县志》:“在城东南三十里,有寺名白宿言李白宿处也。白字太白,本陇西人,父为任城尉,……其来宿于此,当家在任城时也。”史志还记:明朝阳谷知县李荫字沧浪,作《甲戌冬日过白宿寺》:“凌风过白宿,乘月掇青莲。”“受偈无由得,吾忏李谪仙。”另《秋日再过白宿寺同李少府姜茂才小酌》。曹玉珂字鸣石,推官改授寿张知县,富平人,作《白宿寺》:“古人一宿兹,千载名其寺。”马之骦字旻徕,雄县人,康熙寿张主薄,作《白宿普照寺相传以唐李白住宿得名》:“青莲曾此憇,白宿遂为名。” 三、古阿井 “阿胶井在阳谷县东北六十里”(《明一统志》),今阿城镇西北,柏树围院,北边五方古碑,中碑记“唐贞观年大将尉迟恭钦差大臣至此,重修阿井”。他碑载明、清四次重修井亭。县志如清康熙《阳谷县志》记:“重修阿井记,明天顺七年,礼部侍郎许彬宁阳人。‘嗟其井亭倾圮,遂命阳谷知县等鸠材僦工,甃石及泉,覆亭其上。’宁阳典史许廷兰苟以长予,属为之记’。李白云:‘古甃冷苍台,寒泉湛明月。’盖井之见重于世而致词之咏歌也……”。碑前六角亭,横额、两旁石柱刻联,两翼联“灯分太白承先圣增辉佛日,道续清泉启后贤常转法轮”。亭中龟驮碑竖排篆书“古阿井”,亭前古井。围井石栏刻有《本草》、《神农本草录》、《梦溪笔谈》、《千金翼方》等关井胶记述。《岱南阁集》、《太平御览》、《世本》记有“阿井辟自上古”,清考古学家孙星衍说“海内古迹,莫先于此”。可见在唐朝阿井就是闻名全国的名胜古迹。碑、志、亭柱诗联与李白有关,这印证了那些民传。 四、李白与山东 《中国古代文学读本》,《李白诗集》、《文话山东》等书介绍:李白(公元701年-762年),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时送谪仙人,后称诗仙、酒仙。青年即显才华,吟诗作赋、漫游广交、学道求仙、扬名邀誉。李白游云梦,在湖北安陆和故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入赘,居十年。后迁鲁地始居任城,因族亲在山东,故寓鲁多年。其六叔为任城县令,父为尉,几个近族长辈、兄弟也都在鲁做事。清康熙《阳谷县志》、《旧唐书李白传》、清朱骏声《李白小传》、清王琦《李太白年谱》、现代学者胡适《白话文学史》,概说李白父李客做任城尉, “太白,之齐鲁,寓任城”。此不容置疑,非居一地也在情理。 李白怀儒、道,谒请地方官向朝廷推荐,想实现儒家入仕建功立业愿望,未成功, 42岁结交道士吴筠,方荐给醉心道教妄求长生的玄宗,诏入长安,供奉翰林。作《宫中行乐词》赐锦袍。醉中写诏书令高力士脱靴,宫人恨之谗谤,玄宗疏之,被迫离长安。和杜甫会洛阳结谊。安史之乱爆发,永王李璘聘其为幕僚,后璘被肃宗加叛逆罪处死,李白受牵判放夜郎,途中得赦令回还。李白晚年穷愁潦倒,62岁因病辞世。“著文集20余卷,留于世。” 李白一生不得志,以酒、诗著称,风华茂盛的二十几年于山东度过,在齐鲁揽胜交友,访胜迹,饮名酒,所到留下不少诗赋。游济南写了描绘泉城佳作;登泰山作《游泰山六首》;到德州作《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篆毕归北海》;经汶上作《五月东鲁行答汶上君》;经兰陵留下名句:“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五、李白到阳谷 志书记李白确曾到阳谷,何时因何而来,是否留写什么?需在有关史志对其记载中;以其生平特点、爱好和所留诗作中来探寻。 李白在长安仅约两年,其他时间多在各地漫游。揽胜广交、好酒、吟诗这是他一生特点。泾川乡人汪伦慕李白,知他喜好,发信“先生喜欢揽胜、饮酒,此处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李白甚喜,去后知乃一潭水名和“万”姓酒店,李白大笑与汪伦畅饮,写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回溯千年,时阳谷建县百余年,城在现址东叠路头,南数里是普照寺,辖域由战国时齐、鲁、魏边地组成,域内有古迹名胜多处和誉满四方的鲁地酒。 如:奉旨修建的普照寺和名扬四方古阿井;贡品阿胶;齐鲁盟柯会盟台;晏婴、 尹子奇治阿邑城;春秋季扎挂剑徐君墓;孙膑败庞涓所摆迷魂阵;孟母教子平坊孟母祠;沙丘冈上宏大古帝都城(1994年省考古发掘为国内最大龙山文化城,有36万平方米之多,考为舜都,前期疑为“穷桑”黄帝中心区。出土了酒类等器皿和刻文陶片,即宋时武松打虎美狮贵宾会。至今当地人叫沙丘冈、沙丘古城、沙丘城、邻村叫东、西沙);酒祖庙,民传酒祖仪狄在此造酒,阳谷城、张秋大集镇及周边,酒作坊多家,延承古方,所酿美酒名传在外,唐朝已是享誉四方;字祖仓颉造书台、仓颉陵(见明末清初顾祖余《读史方舆纪要》)。 任城离此约百里,这些承载着诚信、豪勇、智慧、侠义文化的名胜古迹和美酒,对揽胜好酒,思想蕴含儒道侠文化的李白,自然产生很大吸引力。李白来到阳谷,就住在沙丘冈古城下南普照寺(即县志载后来白宿寺),并写了《沙丘城下寄杜甫》。 六、《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此诗写作地点、沙丘城自今说法不一,笔者认为以诗中具体条件,找到符合所写独具的地理、环境、事物特点要素,结合志记来确定为妥为好。 《中国古代文学读本》、《李白诗选》等史籍载,天宝年杜甫来访,二人“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在鲁同游,秋在鲁郡分开,李白写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杜甫家族排行二),杜甫去长安,李白继在鲁地游览。该诗在此背景下所作。 有些词汇意思古今有区别,研读古诗要以古字典书籍为据,如清《康熙字典》、汉《说文解字》。具体分析这首诗,字词解释查《康熙字典》。“沙丘城下寄杜甫”。解:沙丘,丘形斜行连接而长者,逦迤曰沙丘。由沙丘城下知,此处乃沙丘上有城。这类地名因地形地物而来,如济南因泉而称泉城。寄,《说文》托也。《增韻》寓也、传也。《礼·王制》:又郊遂寄棘,屏退不率教者於远方曰寄。寄杜甫,有话传告远方的杜甫。 我来竟何事。解:竟,穷也,终也。师古注:竟者,终极之言。何,孰也,诘词也。诘有问之意。译释:我来此(阳谷沙丘城)有什么事情? 高卧沙丘城。解:高,《说文》,崇也。象台观高之形。卧,《说文》休也。《长笺》,因休義借寝也。又《韶会》寝室曰卧。“高”正好和题中“下”相对应,译释:高台休寝处就在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 解:古,《玉篇》久也,始也。译释:沙丘城边有很久以前的古树。树古城更古。 日夕连秋声。解:日,《周礼·天官》九嫔注:日者天之明。夕,晨之对,暮也。《尚书大传》日入为日夕也。连,《正韻》接也。秋,《说文》:禾谷熟也,又九月为三秋。声,《说文》音也,《左传·文六年》:树之风声。译释:日落时听见了接连响起九月风吹古树的声音。 鲁酒不可醉。解:鲁,战国时鲁国鲁地。可,《说文》:肯也。《广韻》许可也。醉,《正韻》:为酒所酣曰醉。《正字通》:醉必伐德、丧仪,译释:鲁地酒不许可喝醉,因醉了要伐德、丧仪。 齐歌空复情。 解:齐,战国时齐国齐地。歌,《说文》齐歌也,师古注齐地之歌。空。《周礼·春官》:又乐器名。《风俗通》箜篌,一名坎侯,或曰空侯。取其空中。复,《玉篇》:反复也。情,性之动也,人欲之谓情。(此句若以现代词意,特别是解空字很难说通)。译释:齐歌通过空这种乐器反复演奏很让人动情。 思君若汶水。解:思,《六书总要》:念也,虑也,绎理为思。君,《说文》:尊也。兄称弟曰君。(李白长杜甫十三岁)。若,《晋语》又如也。汶,水名。齐有三汶,清河为大。《述征记》泰山郡水皆名汶,又在三汶之外。《水经》:汶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西南,过寿张县至安民亭,入于济。右一汶迳寿张县,西南注长直沟,西流入。(清蒋作锦《东原考古录》考《水经注》关“汶水”说同此)。句中汶水有两种推测,一是李、杜分别处的汶水,二是写此诗时离沙丘城近的汶水。应理解为“二”。寿张、阳谷二县紧邻,过寿张右一汶水流西南,符合下句的“南征”。译释:想弟的思绪如这汶水。 浩荡寄南征。解:浩,《韻会》大水貌。荡,大也。寄,传也。南,《前汉律历志》:南方。 征,《正韻》:征,取也。译释:大水传流到南方,为当地取用。我将念你思绪写出随水传到南方,你会听取到吧。 结合写作背景此诗译释:分别后,你杜甫去长安,我到此为什么?告诉你吧,看了很多古迹名胜,特别是游沙丘冈上的古城,喝鲁地酒、听用空演奏的齐歌,就靠城边古树睡着了,直到傍晚才被秋风吹树的声音惊醒。这不全是因我喝多的缘故,是听“空”反复演奏齐歌引发了想你杜甫弟如浩荡汶水般思念之情才如此。面对这水,我诉说,让思你之情随浩大汶水传送到南方,你能听取到的。暮时了,我不能在此夜宿,离开古城走下沙丘,不用担心,很快回到离此不远的住所普照寺。于是写了这首《沙丘城下寄杜甫》(如县志、阿井碑、亭所记)。 此诗透出秋天,日夕;鲁齐接壤地沙丘古城、城下、汶水;喝鲁酒、听齐歌、等信息。这些条件提供了确定李白写此诗的地点位置,不具备这些的说法是无凭猜想,不全具备这些的说法难以令人信服,是牵强附会之谈。 “按图索骥”今阳谷县就具备了这些条件: (一)见前述志书记,阳谷美狮贵宾会龙山文化城,省、市考为古舜帝都城。沙丘冈、沙丘古城、沙丘城的说法至今流传。志书所记 “白宿寺”就在沙丘冈(应说沙丘城)下南数里,同时记载了明、清阳谷、寿张官吏关白宿寺诗作。 (二)《读史方舆纪要》、《东郡地理图示》等书记,今阳谷县北东、东南、西部曾为齐鲁魏边地,美狮贵宾会龙山文化城一地即齐鲁交壤处。 (三)史书、近代文章都记论此地有字祖仓颉、酒祖仪狄圣迹。如:清《读史方與记要》,今文《美狮贵宾会龙山文化城发现刻文陶片的意义》、《走进造字祖师仓颉》、《阳谷美狮贵宾会·中国酿酒的发原地》,(见《中国文物报》、《中国酒业》、《华厦酒报》、《中国白酒》、《大众日报》、《光岳论谈》)。冈下曾有仓颉陵、造书台、仪狄庙。此地古今酿酒业大兴,唐时誉满全国,宋时为贡酒,今美狮贵宾会酒为中国十大名酒。 (四)李白为阳谷名胜遗迹、美酒吸引而来,阿井古碑李白诗句、亭柱写其之联已成圣迹。“日夕”这一特定时间说明,李白不会夜住荒凉的沙丘城,而所住离此不远。正是下来住在了仅数里的普照寺,后才因之改名白宿寺。改名一是李白名声大,再则因其住的时间长,有了影响。否则,仅住十天、半月当地人士不知道他是谁,就不会更改寺名了(李白自住或携家寄住,不好妄自推猜,不过举家寄住则更易在当地产生传闻、影响)。 诗中“汶水”,应是李白看到的近景。另外 “汶水”说无法解释诗中其他特定条件。近景即至寿张汶水,这样释解才完整确切。至此美狮贵宾会应该相信李白来阳谷游(美狮贵宾会)沙丘古城住在普照寺,并写了《沙丘城下寄杜甫》一诗。 附:就所知李白另首诗中也出现了“沙丘”一辞,即《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今试释解为附篇,求教方家。 后六句:高堂倚门望伯鱼,鲁中正是趋庭处。我家寄在沙丘傍, 三年不归空断肠。君行既识伯禽子,应驾小车骑白羊。 李白两诗皆言鲁地沙丘,父母住鲁中,自家寄住沙丘傍。对 “沙丘城”作考若省字以求,说成亦作“沙丘”、“沙城”、“丘城”则不妥。正如,不要说在中国就是在齐鲁,人、地同姓、同名者多则难数,三、四字之名尚是如此,若再将
东汉末年,阳谷城东的华佗庙村本来叫吴泗坡,村里有个汉子名叫宋六。母子二人过活,日子十分清苦。后来母亲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宋六为母亲四处求医,日夜扶持,大夫没少请,药也没少吃,病情也未见好转。 宋六是个孝顺儿子,这天又去外地寻求名医,访了一天也没找到,就在垂头丧气回家的路上,遇见一位年逾花甲的老者。只见他面色红润,白须银发,目炯有神。老者问宋六道:“请问小哥,前面是什么村呀?”宋六脚步不停地答道:“叫吴泗坡。”老者又道:“我看你脚步匆匆,面带愁容,一定是有什么为难之事吧?”宋六道:“实不相瞒,家中老母病重已久,多方求医皆不能治好。并且,最近不知何故俺村患这种病的越来越多,村民们都非常惊慌,怕是传染瘟疫呢。”老者道:“既是如此,我跟你去看看。”宋六道:“不知您老尊姓大名,可懂医道?”老者道:“我姓华名佗,今行医到此。”宋六大惊道:“您莫非就是人们传说中的神医华佗?”华佗一捋胡须说道:“神医之名不敢当,医道还是懂些,小兄弟头前带路,先去看看你母亲的病情。”宋六大喜,连连称“好 ”。 不多时来到宋六家中,就见其母白发凌乱,面容憔悴,呼吸微弱,已是奄奄一息。宋六跪至床前,喊道:“娘,您有救了,我把华神医请来了。”华佗道:“不必再惊动老人家,她太虚弱了。“说罢上前切脉观色,而后从随身携带的药箱里拿出几味草药,让宋六煎毕与宋母喝下。将息一夜,宋母病情大有好转。宋六道:“华神医果然名不虚传,不知我母亲所得何病?”华佗道:“此病果是瘟疫所致,若非早治恐性命不保。”宋六道:“三年前村西曾有一场大战,死伤无数,亡者就地掩埋,我家地就在坟冢附近。”华佗道:“是了,就是腐尸所致。” 却说宋母三副药吃下,脸色渐渐红晕,病体逐渐痊愈。邻里听说宋母病情痊愈,皆纷纷前来求华佗医治。华佗道:“患者太多,此处乃平原地带,草药难寻。”宋六问道:“连年征战,百姓已苦不堪言,请神医救救乡亲们吧。”华佗沉默片刻问道:“此处可有酿造酒坊?”宋六道:“有的是。东去三十五里,便是舜帝古都,当年酿酒鼻祖仪狄曾在舜都酿出美酒敬献舜帝禹王,传下酿酒技法,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华佗道:“好,如今我还剩有一些草药,再以老酒配制饮下,便可制服瘟疫。”宋六和众乡亲高兴道:“神医大德,美狮贵宾会没齿不忘。”华佗又道:“你们再寻些桂枝、黄芪、甘草、柴胡、板蓝根之类的草药来,这些也对治疗和预防瘟疫有疗效。”宋六和乡亲们答应了去准备,并将窖藏多年、只有办喜事才舍得喝的“开坛香”“醉三家”酒拿来让华佗喝。 乡亲们吃下华佗配置的药后,很快病体康复。宋六问华佗“这酒怎么也能治病?”华佗道:“这酒乃五谷之精华,多饮则伤身,少饮可活血化瘀,通筋络,增食欲,强身体,御邪气,抵疾病。特别是连年战乱,腐尸产生瘟气,被弱体吸收,极易引起疾病,而少量饮酒正是增强身体抗病之力,将瘟疫驱除病体。而且你们此处所酿之酒,醇烈劲大,这酒越陈疗效越佳。”众人听罢说道:“没想到饮酒还有治病之功效。” 华佗治好吴泗坡乡亲疾病的事很快传遍十里八乡,乃至整个阳谷县,前来求医者络绎不绝。骑马的、坐轿的、推车的、挑担的汇集在吴泗坡村,如逢古会,很是热闹。一个春冬过去,华佗不知医好了多少人的病,人们都称之为神医。 次年,曹操得头疼病来寻华佗为其医治,华佗提出开颅洗脑,曹操疑为加害于他,将华佗杀害。噩耗传来,吴泗坡乡亲深感神医救治之恩,自发捐资修建一庙,名为“华佗庙”,久之人们便将“吴泗坡”叫成了“华佗庙”,而华佗以酒治瘟疫的故事也便流传了下来。据说阳谷人豪饮就是从这时开始的。过多饮酒易损肝胃,不过经常喝酒的人确实很少得感冒之类小疾病。
公元前1046年,姜子牙辅助武王灭商兴周,天下平定,武王论功行赏,分封诸侯。姜子牙功劳最大,封在富庶之地,国号为齐,定都临淄。武王因舍不得太公离去,每日酒宴联席,歌舞不绝,如此盘桓数月,太公挂念自己封地的国事百姓,力辞武王,洒泪告别,东归而去。 太公一行饥餐渴饮,夜住晓行,这日来到齐国地界,看看离临淄尚有一程,太公下令安营扎寨歇息。手下很快建起四座帐篷,太公居中,文武官员分居两侧,军士环卫守候保护。 次日一早,太公尚未起床更衣,被一阵锣鼓声震醒,不知何故,忙披衣出帐观看。原来是当地百姓听说姜太公赴任路过,因感其伐纣兴周,造福黎民之大德,特地推荐几位长者,携带美酒佳肴前来敬献,太公忙请入账中。来人打开黑色的陶罐,一股酒香充满帐内。太公问道:“此乃何酒,为何如此的芳香馥郁?”长者答道:“此去东方五十里,乃舜帝故都,当年仪狄酿造出美酒敬献舜帝,禹王恐误国事不喜饮酒,然仪狄酿酒技艺却流传下来,故而此地民众都能酿制出好酒来。”太公闻言,斟上一盅,品尝之后大加赞赏道:“果然好酒,味道甘冽醇正。”太公吩咐将美酒佳肴摆上,让大家共同分享。为助酒兴,人们又跳起了角抵戏。也就是表演者分成两队,头上绑着两只木角,戴上牛头面具,表演时以头相抵,牛角碰撞牛角,发出嘎嘎响声,如牯牛打架。 原来这角抵戏又叫蚩尤戏,是根据当年黄帝战蚩尤,蚩尤用火牛阵打败了炎黄联军,为了庆祝胜利而采取的一种表演形式。蚩尤戏演罢,太公又命军士操演武艺,一个个龙腾虎跃,武艺不凡。 正在热闹处,忽然天空乌云翻腾,遮天蔽日,太公心道:“封神刚毕,四海升平,我乃封神榜主,何人大胆竟敢在我面前兴风作浪?”掐指一算,顿时大惊失色,原来兵主战神上古蚩尤大帝竟然在此! 就在这时,乡里来报,蚩尤冢一反过去常态,提前冒出紫气。太公问道:“冢在何处?”乡里答道:“东去不过十里之处阚乡城中,过去每在十月间,紫气冲天,高约十丈,今日不知何故提前冒发。”太公忙备下祭品并将人们送来的美酒带着前去祭典。燃烛焚香后,太公长跪叩首道:“姜尚此次赴任封邑,不知大帝在此,只顾自己饮酒作乐,实乃大不敬,今特来谢罪,并奉上当地美酒,请大帝享用,日后定当为您添坟加土,建庙修祠,年年祭祀。”太公祭罢,说来也怪,那冢中紫气逐渐下沉,直至消失,天空也立刻云散日出,阳光灿烂。 因阚乡为齐国阿邑领地,太公归国后立即命人照愿办理,并派专人四时上香守护,以当地美酒敬献。